名著导读《傅雷家书》
2019-12-09 13:35:27   来源:   点击:

《傅雷家书》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954年——1957年):傅聪波兰留学时期,传达正确的处世态度,鼓励傅聪努力学习;

第二部分(1958年——1960年):傅聪移居英国时期,关心傅聪的事业,为儿子排解苦闷;

第三部分(1961年——1966年):协助傅聪进步,关心对孙子的教育。

1954

车站送别→回忆往事→敦促学业→为子排忧

1954118日晚/19日晚

1954117日,傅雷一家在上海火车站送傅聪去北京,准备赴波兰留学。目送列车出站后,在回家的路上,傅雷忍不住流下泪来。傅雷回想去年年初因为艺术问题与傅聪的那次激烈争论,觉得“虐待”了他,认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回到家后,傅雷又重温了傅聪的童年,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觉得之前对傅聪和妻子做过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1954130日晚(带*的均为母亲所写)

母亲告诉傅聪自他离开以后自己做的一些琐事,又提到只要闲下来就会想他,同傅雷谈到他,总忍不住流下泪来。母亲看到傅聪能向父亲毫无顾忌地倾诉,感到非常高兴。结尾母亲写道“我们之间,除了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并盼望傅聪经常来信。

1954324

傅雷在信中谈到拥有坚定的意志和立场的重要性,并通过自己年轻时候的例子来给傅聪做参考,傅雷说自己虽然也曾动摇过,但任何时期都未忘却对学问的忠诚,一向乗承的原则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信末提到“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情感升华,才能于人有益”。

195447

傅雷通过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来劝导傅聪要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傅雷最不赞成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认为“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信末谈到自己非常担心傅聪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缓急的区别、没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样以后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希望傅聪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1954715

傅聪独自出国了,母亲颇为担心,在收到傅聪的来信后才终于放心。母亲叮嘱儿子要把精力全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并借自身的事例来劝诫傅聪理性对待感情问题。信末提及傅雷近期的工作情况以及傅敏的学习情况,盼望傅聪能多来信告知自己的情形。

1954727日深夜/28日午夜

傅聪的来信中谈到了唐诗宋词,于是傅雷在这封回信中花了很大篇幅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展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化底蕴。信中还鼓励儿子在外如有任何精神苦闷,千万不要隐瞒,可以写信向自己倾诉,不要怕自己说话太严厉。傅雷想做个“监护的好天使”,为儿子铺平将来的路。信末希望傅聪下次来信的时候,多谈一些自己学琴时的问题。

1954811日午前

傅雷对傅聪弹琴的成绩比较满意,嘱咐儿子既要将别人的赞美告诉他们,又要时时检讨自己的缺陷。傅雷谈到傅聪的特长之一是感受力极强、极快,但却不能沉浸得深,教导儿子弹琴不要只靠感觉,也要靠理性,把新感受到的东西变成一种内在的东西,稳定发挥;又提醒傅聪将自己的感情多投入到艺术中来,有关技巧方面的问题多请教老师。此外,傅雷教育傅聪要学会做人,不要只顾着吸收新东西,给人“忘恩负义”的印象。

1954816

长江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患,许多人为了抗灾救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母亲希望傅聪能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幸福生活,抛却自己的小烦恼,提高警惕、苦修苦练,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祖国。在母亲看来,傅聪已经足够幸运,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都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情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傅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1954816日晚

傅雷跟傅聪谈了几件礼仪方面的事。首先是去别人家里,要注意围巾和大衣必须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二是在饭桌上,不用刀叉时手要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三是演出谢幕行礼的时候,表情要温和。随后又询问傅聪老师的情况,信末再次强调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性。

1954102

傅聪来信情绪消沉,傅雷看了信之后并不是很担忧,他作为过来人,告诉傅聪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况很正常。傅雷用克利斯朵夫的例子劝导傅聪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逐渐让自己成熟起来。傅雷希望此信能在傅聪情绪低沉时带去鼓励和帮助。

1954116日午

波兰文化代表团斯曼齐安卡一行要来看望傅雷,傅雷约他们来家中吃便饭,妻子亲自下厨,傅雷也为每个人准备了礼物,当晚还就传统戏剧以及现代音乐等问题进行了长谈。次日,傅雷一家陪代表团成员买了衣服,一起游览了黄浦江,令他们真正尝到了中国的人情味。斯曼齐安卡跟傅雷谈到了傅聪,说他工作时太兴奋,练琴的时候太动感情,对健康大有损害,傅聪的老师也曾谈过这个问题。傅雷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叮嘱傅聪听从他们的劝告,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也是人生修养的一个大项目。

19541123日夜

傅聪为了李赫特兴奋得睡不着觉,傅雷劝他要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引用中国哲学思想说明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还谈到了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指出“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信末提到自己与妻子去看昆剧,觉得改编过的剧目大不如前。

19541231日晚

傅雷建议傅聪多看诗词散曲的序文,一来可以增加对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认识,二来与外国朋友谈天的时候也会多些材料。随后又谈了自己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些看法。信末提到关于林俊卿办声乐研究所、顾圣婴被拒绝加入乐队和听唐云谈古画等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最后嘱咐傅聪保重身体。

1955

赤子之心→比赛获奖→自我批评

1955126

傅雷推算年底必能收到傅聪的来信,果然在昨天收到了信,而且信中是令人高兴的消息。傅雷用了大段文字来称赞和鼓励傅聪,为他没有因外界的赞美而丧失自知之明、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高兴,认为这是傅聪坚强的最好证据,同时觉得自己这二十年的教育是成功的,并叮嘱傅聪要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傅聪谈到自己长处在“矛盾与快乐”之中,傅雷认为,“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正因为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才没有止境。信末鼓励傅聪勤学苦练,努力进取。

1955321日上午

傅雷日夜挂念着傅聪的比赛,在得知儿子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后,傅雷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低估了傅聪在钢琴方面的天赋,但仍提醒傅聪成功的时候要特别提高警惕,不要让自满和骄傲的情绪抬头。傅雷谈到傅聪的问题仍然在技巧方面,又以自己的翻译工作为例,论述完美是不存在的,能在某一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就不错了。信末,傅雷劝告傅聪要戒骄戒躁,努力提高修养,加强技巧训练。

1955327日夜

傅雷从一本专论莫扎特的书里翻译了一段寄给傅聪做参考,并分享自己读了这段之后的一些感受,觉得在精神方面能够帮助傅聪。同时,傅雷叮嘱傅聪平时来信多谈谈音乐的问题,把许多学习音乐的心得与自己分享,让自己可以多一些材料帮助国内那些同样爱音乐的孩子。信末告诉傅聪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最近去世了,回忆起从前与他的交往,傅雷难过不已。

19551211日夜

傅雷给傅聪寄过去一些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希望能帮傅聪加强理智和分析能力,锻炼意志,免得将来回国以后不适应。傅雷还告诉傅聪静不下心来工作的时候,不妨花时间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找到病根,廓清思想。工作前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时时注意总结。傅雷告诫傅聪不要轻信人言,凡事要警惕,对自己要时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感情方面,傅雷劝傅聪要从思想认识等方面分析自己的对象,这样,许多烦恼就会迎刃而解,希望傅聪苦闷时可以向自己倾诉,能够有勇气正视自己的过去,有力量摆脱烦恼。

1956

制定计划→谨言慎行→父子通话

195614日深夜

傅雷不担心傅聪会产生骄傲心理,对于傅聪,傅雷最怕的是:工作与休息不够正规化、学习计划不够合理、心情波动。傅雷告诉傅聪,在周围的青年人中,唯有恩德能够欣赏和体会傅聪的音乐,并将恩德对傅聪唱片的高度评价告诉了傅聪。还将从恩德处听到的弹琴姿势对音乐的影响告诉了傅聪,给他做参考。接下来又谈到了灌唱片,希望傅聪不要为了技巧而烦恼,最重要的是常常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发掘自己的毛病,寻找病根。最后傅雷又强调了学习和生活必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

195628

这几天召开政协会议,傅雷作为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傅雷觉得这届政协会议比上届有了显著进步,少了歌功颂德的空话,多了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傅雷觉得,傅聪去捷克录音只录肖邦有些美中不足,建议多录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且对唱片制作商不要太随便让步。又谈到勃隆斯丹太太的来信,信中有对傅聪的夸奖,托傅雷转告傅聪。傅雷借唱片公司和国外报道对傅聪的高度评价,表达了身为父亲的自豪之感。

1956531

傅雷告诚傅聪要谨言慎行,在国外说话更要小心,尤其不要与人谈论宗教的事情;对外国人提到自己的国家时,要特别保留;也不可恃才傲物,引人误会,同时也对自己的恃才傲物进行了反思。傅雷嘱咐傅聪在师友同学中只可当面提意见,不要在背后指摘别人,更不可对别国的人批评波兰的音乐界。

1956614日下午

傅雷与上海各界代表人士一起去安徽参观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和梅山水库,他为新中国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又提醒傅聪不要因为太顺利而得意忘形,要时刻反省自己,戒除骄傲自满的心理。傅雷看到内地建设的突飞猛进,觉得自己花的力量还不够,于是调整了作息,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工作,提醒傅聪也要加倍努力。

1956106日午

傅雷昨天与傅聪通了电话,觉得短短的三分钟谈得不够畅快。音协来电话说有位保加利亚的音乐家听了傅聪的音乐会想写一点文章,需要傅聪的材料。傅雷花了一下午,用问答体的形式写了七千余字的《与傅聪谈音乐》,希望对学习音乐和爱好音乐的人有帮助,并说等刊载后剪报寄到波兰华沙。

1956117/16

傅聪离家后,家里显得冷清起来,虽然母亲已经慢慢适应,但有时仍觉得宁可热闹而忙乱,也不愿冷静而清闲。母亲在信中又谈到南北昆曲大家在长江大戏院的演出,看了几场优秀的剧目。在南方的演员中,母亲最欣赏俞振飞,她觉得“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虽是得天独厚,但也是自己苦修苦练,研究出来的”。

1957

学习外语→和气待人→多多来信→说话审慎

1957114

傅聪在国外換了新的住处,房东是个画家。母亲叮嘱傅聪要与房东搞好关系,争取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傅聪新学期要开始理论学习,母亲希望他抓紧时间学习波兰语,对波兰语文也得下一番苦功,不能只会讲,不会阅读。

1957317日夜11时于北京

傅雷一直忙着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一直到13日才结束,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有党外人士参与的党内会议,目的是开展“百家争鸣”,消灭教条主义。傅雷向傅聪简单介绍了会议的情况。

1957107

母亲收到傅聪寄来的节目单和信,从信中得知傅聪五日后就要离开祖国,祝愿傅聪一路平安。母亲觉得,傅聪现在是一个成名的艺术家,应该处处小心,待人要和气,不要随便批评人家,以免遭人误会。又告诉傅聪,父亲为了他花尽心血,要常常看父亲写给他的信。最后希望傅聪不要吝惜笔墨,多写点信,给父母多一些慰藉。

19571223

傅聪回到波兰后只给家里来过一封信,父母非常担心他在那边的情况。作协前后开了十次会批判傅雷,经过这些考验,傅雷常常失眠,人也瘦了很多。这次政治风波使傅雷认识到了人心的复杂,懂得了做人要提高警惕。母亲觉得傅聪性格与傅雷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非常担心傅聪。信末叮嘱傅聪要吸取父亲的教训,在外面要审慎,要站稳立场,说话需要三思,一举一动要格外小心。

1958

演出邀请→父亲的建议→忙碌的傅聪

1958317

傅雷回答了傅聪上次来信提出的几个问题。首先是比利时直接向波兰学校提出邀请傅聪去他们国家演出的事,傅雷认为这不符合国际惯例,建议傅聪请杰老师私人转告比利时,最好以民间文艺团体的名义写信给中国外文协或音协,提出邀请;对于新民主主义国家,可以经驻华使馆向外交部提出。其次是苏联乐队约傅聪一起合作的事,傅雷觉得需要仔细考虑,一方面是中央是否允许傅聪从头到尾跟着他们演出,另一方面是傅聪在波兰的学业能否完成。最后傅雷希望傅聪要全面考虑问题,分清楚主次。

1958918

终于收到了傅聪的回信,原来目前正是傅聪最忙的时候,他既要参加音乐节,又要准备考试。母亲嘱咐了傅聪几件要紧的事。第一,希望傅聪将波方替他录制过的录音录到自己的录音机上,回国的时候带回来让大家听听;第二,在波兰穿旧的衣袜不要扔了,回国用得着;第三,回国前千万不要买东西,因为国内现在提倡节俭,况且也不便携带;第四,回国前如果有余款,可以留在使馆或者直接送给使馆,不要看重个人利益。

1959

适度举办音乐会→保持谦逊大方

1959101

傅雷向傅聪强调要适量举办音乐会,过多的音乐会只会损害自己,要为保持艺术的完整而奋斗。另外,不能做经理人的摇钱树,避免成为“钢琴匠”和“奏琴机器”,应当细水长流,建议傅聪每个月登台次数控制在三次以内。并且提醒傅聪现在他每次登台都与国家的面子有关,要顾及国家的荣辱得失。接着又询问了傅聪的感情问题,劝他不要滥于用情,多用理智思考,不能被感情蒙蔽。傅雷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只有把感情生活升华才能给人类留下杰出的作品,玩世不恭只会让自已的艺术变得颓废,最后提醒傅聪无论在感情还是事业方面,都要尽力去掌握主动权。

1959101

母亲希望傅聪无论在做人还是事业方面,都要保持中国人谦虚和大方的传统。母亲觉得太多的演出会妨碍到傅聪的学习,建议傅聪做好安排,演出、学习、健康兼顾,遇事多向朋友和长者请教,不要独断专行。傅聪作为杰老师的得意学生,母亲建议他要时时写信问候请教。信末提到了傅雷近期的状态,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依然废寝忘食地工作。

1960

爱惜身体→父母的健康问题→傅聪订婚

1960110日夜

母亲从傅聪的信中看出傅聪立身处世有原则、有信心,希望傅聪不要忘记祖国对他的培养,为国争光。傅雷夫妇想念傅聪的时候就听他的唱片,叮嘱傅聪不要为了练琴而忽视健康,要时时来信告知一些生活细节,让他们读了感觉仍生活在一起。母亲告诉傅聪要常常写信问候、请教杰老师,不能用忙来推脱。母亲提到在外理财要有长远的计划,希望知道儿子与唱片公司签订的合同。信末文代了傅雷近期的工作,又说傅雷常常因为工作时间太长而病倒,幸亏家里住着一位医生,可以随时治疗。

1960419

傅雷的眼睛出了问题,医生建议他休养三四个月,期间不能看书、不能用脑,在妻子的苦劝之下,傅雷停止了工作。休养了两个多月,眼睛并无明显好转。母亲觉得以后需要经常辅助傅雷工作,但偏偏她近几年也心脏衰弱,常常脸肿脚肿,心跳加速。母亲安慰傅聪这些只是上了年纪常见的病,让他不必担心。信末叮嘱傅聪要保重身体,切勿疲劳过度。

1960829

傅聪订婚了,傅雷祝贺傅聪人生旅途即将踏上一个新的阶段,希望他的婚姻像他在音乐方面那样成功。傅雷认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像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希望双方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傅雷又提醒傅聪,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别人,自己受过的痛苦不要再让他人受苦……希望傅聪温柔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爱人,郑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爱情。

196097日(译自英文)

这封信是傅雷写给弥拉的。傅雷提到,由于种族、宗教、文化与政治背景的差异,要彻底了解一个人非常不容易,对傅聪决定先订婚了解一段时间的做法比较赞成。另外,傅雷觉得订婚期间他们需要了解现实、面对现实,因为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夫妻之间只有互相谅解,全心包容,经常忍让,并且感情真挚不渝,对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与信念,才能成为琴瑟和谐的终身伴侣。

1960122

母亲自从知道傅聪婚期确定的消息,每天都非常激动,迫切希望儿子幸福。尤其想到傅聪成家后,身边琐事,衣食寒暖,都有一个理想的弥拉来照顾应付,总算可以交卸责任了。母亲觉得弥拉性情淳厚,温柔体贴,希望二人相亲相爱,互相尊重,认真对待生活。傅雷夫妇觉得最遗憾的是没能尽父母之职,也不能参加傅聪的婚礼。

1961

傅雷谈画→谈东西方思想→谈艺术创作

1961123日(译自英文)

傅雷高度评价了敦煌壁画,认为它代表了“地道的中国绘画精粹”,同时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历久弥新的”,又提到一些所谓的现代画家,觉得他们只会榨取附庸风雅之人的钱财,绝不是诚心诚意在作画。傅雷最近收到了杰老师的来信,杰老师提到,傅聪在波兰学琴时他曾纠正过的问题最近好像又复发了。傅雷劝傅聪不要太容易沉溺于个人的概念或情感中,要严格地控制节拍。认为“一个人拘泥不化的毛病,毫无例外是由于有特殊癖好及不切实的感受而不自知,或固执得不愿意承认而引起的。”杰老师还建议傅聪找一个好的钢琴家兼有修养的艺术家不时指点,傅雷同意杰老师的意见。

196125678

上个月24日宋家婆婆突然病故了,傅雷夫妇感叹生命太过脆弱,四五天没能睡好,傅雷想到自己体弱多病,也已是到了秋冬之交,不免悲从中来。又想到西方学者年近八旬犹能穷究学术,不知是民族易老,还是他个人易老,不由羡慕起傅聪他们这些年富力强的青年。因傅聪多次提及艺术方面的希腊精神,傅雷用一个月时间抄录丹纳《艺术哲学》第四编译稿六万余字,怕傅聪不理解希腊的神话、掌故,于是又在译稿中详细地加上了注,但因为海关对寄外文稿查得严,不知何时寄出,甚至不知能否寄出。接下来傅雷论述了音乐的流动性是造成演奏家和批评家之间存在很大距离的重要因素,劝导傅聪客观看待批评,既不要觉得批评家一无是处,也不要太轻信批评。傅雷告诉傅聪很多感想都是在与妻子谈话时整理出来的,终身伴侣总在不知不觉间互相帮助,相信傅聪和弥拉之间也能有这种感觉。                            5日)

昨天傅敏回到上海,马先生让傅敏带回很多唱片,傅雷听了几支,脑海中产生了很多想象的画面。接着傅雷又谈到,他觉得比起近代的西方人,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的希腊人,更自然、更健康。中国的文学和哲学即使是悲观部分也不是一味投降,而常常是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感叹。傅雷觉得傅聪喜爱舒伯特能反映他喜爱中国文艺中的某一类型。希望听听傅聪的意见。                              6日)

傅雷觉得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的精神状态愈加充满了矛盾,在艺术方面,表现最为显著的当数贝多芬。贝多芬乐曲中往往有两个对立的主题,一个代表意志,即人;一个代表命运。两者相互斗争,最终往往是意志取得胜利,但胜利并不能持久,所以他每写一个曲子就得重新挣扎一次,斗争一次。到晚年的四重奏中,斗争仍然不断发生,可是结论不是谁胜谁败,而是个人的隐忍与舍弃,最后放弃挣扎,换取精神上的和平宁静。又提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所以苦比西方人少。通过东西方文化思潮的对比,分析了傅聪目前的思想感情,希望能够减少他心中的苦闷,又补充说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苦闷不可怕,要避免的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不要让它妨碍自己愉快的心情。         7日)

傅聪说艺术家需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分出一部分时间关心别的东西,追求艺术就短少了这部分时间。傅雷却觉得人毕竟是社会动物,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反对傅聪排斥外界的做法,认为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端的,建议傅聪多多接触自然。又劝他尽量挤出点时间,多问候一下之前的老师们,将与亲友通信作为精神上的调剂,这样写起信来就变得轻松了。信末提到与林先生的画同时寄出一包书,都是文笔较好的,主要为了帮傅聪温习中文,希望他暑期能抽空来好好阅读一下。 8日)

1961614日夜

傅雷的朋友从香港寄来巴尔扎克《幻灭》的英译本,让弥拉不要再费心买了。弥拉曾问过几家伦敦的书店,但是都说没有。傅雷觉得伦敦书店的从业人员太过孤陋寡闻,并且英译本插图简陋粗糙,英国画家水准之低不堪想象。傅雷翻译《幻灭》的工作还在准备阶段,需要经过仔细研究才能动笔,以后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寄到巴黎请教,到时候可能会需要傅聪寄一些钱作为酬劳,因为法国教授往往生活比较艰苦,送钱比较实惠。

1961626日夜

母亲说生活还是像往常一样单调寂寞,傅雷每天只工作四五个小时,晚上除了看杂志,偶尔有朋友来做客以外,只有傅聪夫妇的信能带来安慰。母亲虽年过半百,但仍想练练字,学学英文,最近正在努力细读肖邦的传记。

1961819

傅雷常觉得人在大千世界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外界的事物仍不断对他产生影响,常常使他忧时忧国不能自已;有时却又觉得转眼即可撒手而去,一切跟他都没多大关系。这类矛盾困扰着傅雷,他不知道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他特殊的气质使然。即使想到傅聪,他心里会有些安慰,但马上又会想到自己随时有可能离开傅聪,儿子以后的情形对傅雷将永远是个谜。个人消灭了,宇宙却会照常运转,傅雷不由心生感慨。

1962

傅聪来信→谈自然→外出旅游

1962114日下午

傅聪主动发来电报,母亲觉得非常高兴。傅雷身体有所好转,工作也由四小时慢慢回到了八九个小时,只是因为用眼过度,每天上午不免“泪水滔滔,呵欠连连”。傅聪要在外面演出四个月,傅雷叮嘱他们要定好收支计划,不要受金钱的困扰,这样才能多一些时间献给学问和艺术。傅雷告诉傅聪,现实生活中看不上眼的事情很多,只要不妨碍钻研,都可淡然置之。

1962430

傅雷买到一本专论写作艺术的法文旧书,里面谈到“自然”,认为写得自然不是无意识的天赋,而要靠后天的学习。傅雷觉得艺术的养成首先要体会到“自然”的境界,然后才能往这个境界迈进。要爱好自然,这与个人的气质、教育、年龄,都有关系。自然是朴素、淡雅、天真的,我们的古典文学恰恰具备这些特点。信末傅雷还提及国家和政府对傅聪的肯定。

19621021

母亲在信中提出与傅雷、傅敏同游南京、镇江两地的事情,盼望以后有一天同傅聪夫妇一起游览祖国的名胜古迹。又提到傅敏的工作还没有定下来,但是下周也要回北京了,心里有点不舍,更为傅敏的工作担心。母亲说自己的身体很好,傅雷在家的一些病状出来后也完全不见了,只是他的工作羁身,不能长时间在外游玩,回来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19621125日(译自英文)

傅雷告诉弥拉,她在上封信中提到的有关艺术家的孤寂的话很有道理。傅雷觉得理想主义者永远是少数,也永远不会真正快乐,虽然艺术家很可怜,但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人类也许会变得更渺小、更可悲。傅雷认为弥拉跟傅聪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处理物质生活大有帮助。

1963

傅雷看病→受到打击→倾诉

196362日晚

上个月傅雷生病,医生叮嘱傅雷要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弥拉来信中说傅聪在伦敦的音乐会遭到批评界批评达一年之久,傅雷觉得傅聪应该多分析分析自己,然后再向客观、中立、有高度音乐水平的人询问下意见。傅雷叮嘱傅聪虽然他自我批评的能力很强,但仍应对外界的批评提高警惕,若真是批评界存心作对,那就不必在意了,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曾受到过莫名其妙的指摘,主要是要能以君子之心度人。

1963722日(译自法文)

因为特殊原因,傅雷快三个月没有给弥拉写信了。傅雷谈到人在饱经现实打击时,理想主义的确能给人快乐,但更多时候却会令人忧郁失望,对现实产生不满。傅雷告诉弥拉目前他的身体还不错,只是除了日常工作外,很少提笔写信了,希望弥拉不要见怪。

1963113

傅雷认为,真诚而努力的艺术家每隔几年必然会经过一次脱胎换骨,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傅聪在演奏的时候身体不摆了,说明他已经能够控制感情,傅雷对此感到特别高兴。相比之下,傅雷翻译的作品返工次数越来越多,不知道这是退步,还是自己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好在傅雷并不因此灰心。傅雷觉得西方人的思想方式同东方差距很大,相比之下,音乐的局限性不像文字那么大。傅雷认同傅聪前信中所说的孤独是文化和精神思想上的孤独的观点。信末傅雷提到,虽然相隔很远,却从来不觉得和傅聪有精神上的隔阂,这在父子两代人之间是非常难得的。

1964

向他人学习→列好收支计划→为孙起名

1964112

傅雷建议傅聪多读一些名家的音乐论著,防止自己钻牛角尖。傅雷认为感情强烈的人就怕不够客观,防止之道在于多多借鉴,从别人的镜子里检验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另外,也需要经常向学问上艺术上的师友学习,不能只顾着埋头练琴。又谈到自己近来开始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并打算进一步研究,希望五到十年能做出点成绩。傅雷托傅聪在美国帮他买书,得知傅聪准备下功夫学习巴赫,傅雷把早年买的研究巴赫的专著寄给了傅聪。

196431

弥拉来信说有喜了,傅雷夫妇非常高兴。傅雷叮嘱傅聪,有孩子之后父母之间应先彼此谈谈,避免在爱孩子方面生出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在经济方面,要开源节流,制定严格的理财计划,建议傅聪多多向周围收入不高但生活却不坏的朋友学习。傅雷认为,虽然艺术家总是把艺术、学问放在第一位,但为了更好地追求艺术,需要安排好物质生活。

1964412

傅雷谈到自己近来研究的巴尔扎克哲学味浓厚的小说,觉得西方哲学太抽象,不易被接受,对此谈不上欣赏和共鸣,而且欧洲人在这方面太骄傲、太狂妄,傅雷认为东方人多是“怀疑派”,接受不了太强的坚持、太过分的肯定。信末谈到孩子的名宇问题,傅雷夫妇提议,如果是女孩,外文名字可以叫 Gracia,中文名字叫凌云;如果是男孩,中文名字可以叫凌霄。

1965

孙子的照片→艺术的“弦外之音”→中华民族的“化”

1965129

傅聪很久没有来信了,母亲向他说明了他们收不到信的思念和痛苦,好在这半年有弥拉的来信和孙子凌霄的照片,这照片以及弥拉信中对孩子的描写,给傅雷夫妇带来很大的安慰。傅雷夫妇把照片给朋友看,朋友们觉得孩子的鼻子面型像傅聪,额角眼睛像弥拉。最后希望傅聪多寄一些孩子的照片,好让他们枯燥孤寂的生活增添一些光彩和温暖。

1965220

傅聪终于来信了,这半年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来信中附上了几张凌霄的照片,傅雷夫妇十分兴奋。傅聪遗传了傅雷身上的艺术家气质,但傅雷却觉得这些遗传对傅聪的生活弊大于利,因为艺术家往往两脚踏在地下,但是头脑却在天上,是不适应现实世界的。傅雷又希望傅聪能做到克己,不要把自己的苦闷发泄到妻子身上。傅雷还谈到了艺术作品中的“孩外之音”,党得音乐所表现的“弦外之音”最为飘忽、最为空灵、最难捉摸、最难肯定,认为真正的演奏家应当努力去体会这个潜在的境界,然后将其表现出来。信末,傅雷叮嘱傅聪要养成用中文思考的习惯。

1965516日夜/21日深夜

傅雷详细询问了傅聪演出的日程安排。傅聪4日从香港向家里打过一个长途电话,傅雷夫妇接到电话后喜不自胜,一整天都魂不守舍。看到傅聪刚下飞机的照片,尽管风尘仆仆,但身心是健康的,傅雷夫妇感到很欣慰。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神经越来越脆弱,加上天生的性格,有点没法适应现代的节奏。              16日夜)

傅雷担心傅聪搬家的问题,建议傅聪能够慎重考虑,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毕竟换到大房子装修費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傅雷谈到傅聪脾气急,万一对装修有不满意的地方,免不了怪怨弥拉,影响夫妻感情。傅聪出的唱片傅雷已经收齐了,只缺全部的副本,弥拉说过要寄过来,傅雷希望用木匣装,以免压坏了。信末谈到明年傅聪的演出日程,希望傅聪如果回来,早点告诉家里,以便早作打算。之前傅雷信中反复问过傅聪学习和新作品的进度,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希望傅聪能来信说明一下。

21日深夜)

1965527

傅聪的来信中谈到了中华民族能“化”的特点,以及其他关于艺术方面的感想,跟傅雷的想法一致。傅雷常对妻子说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觉中国文化之美,而且适合他的个性。傅聪信中谈到关于艺术的议论与傅雷常常不谋而合,傅雷不知道是因为傅聪受他影响太深还是因为他们中国人的根一样深。傅雷认为一个艺术家只有永远保持心胸的开朗和感觉的新鲜,才永远不会对自己的艺术厌倦。

19651122

从九月底开始,傅雷感到眼睛昏花,两个月来不能工作、不能看书,医生查不出原因,只说用眼过度,要长期休息,但是傅雷担心不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傅聪前些日子来信说到在美旅行的事,傅雷表示理解,并认为二十世纪高度的物质文明生活和极度贫乏的精神生活的对照是一个大悲剧。

1966

傅雷生病→寄包裹受限→努力“改造”

1966217

上个月傅雷的视力突然下降,期间虽然逼着自己安心养病,但闲着总觉得虚度时光。傅聪那边常遭严寒侵袭,傅雷不由得担心他们一家三口的健康,尤其是幼小的凌霄和体弱的弥拉。傅雷询问到傅聪的演出状况和近期行程,嘱咐傅聪如果在巴黎演出的话一定要给埃蒂昂勃勒先生送票,最后希望傅聪来信多谈谈他们的生活近况和他的艺术进度。

196663

上个月傅雷夫妇接到航空公司的通知,说有电唱盘到沪,去接洽的时候被告知私人不能通过“航空货运”的方式寄物回国,傅雷告诉傅聪以后寄的时候试一下普通邮包,并让傅聪转告他岳父寄来五十岁生辰纪念唱片的事暂时延缓一下。傅雷眼疾仍然没有好转,肾脏也有所下垂,身体状况不佳。国内“文化大革命”闹得厉害,傅雷感叹他们这种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阶级斗争太过麻痹,并开导傅聪工作不顺手是常事,顺手才是例外。

1966812日(译自英文)

凌霄的生日快到了,傅雷感慨傅聪夫妇能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是一件赏心乐事,而孩子从照片中认识远方的爷爷奶奶,也是令人感动的,希望能够尽快收到凌霄的两周岁照片。傅雷提到生活中困难重重,他们要不断改造,抛弃旧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又说对于他这种在旧社会中生活40多年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他们正竭尽所能去满足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加在他们身上的种种要求,满是痛苦和无奈。

《傅雷家书》导读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作者: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雷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雷却再也无以幸免。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说:“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就做一天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的时候才休息。”

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学识渊博、正直有良知、秉性刚毅、热爱祖国、为工作不惜身体。

傅雷夫人:善良贤惠、文静随和、外柔内刚、对孩子慈爱有加,是傅雷的贤内助、灵魂的伴侣。

傅聪:勤奋好学、艺术天赋出众、热爱音乐、追求浪漫、品格高尚。

弥拉:出身于艺术家庭、温柔大方、有冒险精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傅雷家书》知识点

1.《傅雷家书》凝聚着对 祖国 、对儿子  深厚的爱。

2.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的问题。

3.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要谦虚,做事要严谨  ,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  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对儿子进行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根据课外阅读的名著,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 《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

6.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是以  听莫扎特的音乐  为例子。

7.傅雷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8.对于唐宋人唱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赞成加泛音——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的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9.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0.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1227日家书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

11.傅雷怎样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

①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②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12.傅雷在另一封信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结合我们曾经学过的《傅雷家书》,简单分析“朋友”的含义,并说说傅雷感到“幸福”的原因。

① 含义:“朋友”是能够在感情上、精神上互相理解和慰藉的人。

② 原因:傅雷感到“幸福”因儿子能够敞开心扉地向他倾诉,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另外,从相互的书信中也能感受到儿子对他的依赖与信任。

13.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次为 艺术家 ,再为 音乐家 ,终为 钢琴家 。过多的音乐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 钢琴匠 ,甚至奏琴的机器 的危险。

14.《傅雷家书》家书不是普通书信,从这些长篇累牍的书信中,确实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傅雷在信中曾对傅聪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都是什么?(请用书中的原话回答)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藉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5.作者在家书中举克里斯多夫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克里斯多夫的经历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而傅聪在国外学音乐,一直以克利斯多夫为榜样,甚至自称为克利斯多夫。作者特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16.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傅雷眼中“坚强”的含义是什么?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是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而且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样才能如古人所言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17.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还有三种关系)

1)人生和艺术上的知音关系;(2)亲密无间的朋友;(3)师生关系

18.在儿子遇到挫折时,傅雷在信中是怎样开解劝慰儿子的?

一是告诉孩子在人生旅途上遇到精神消沉的情形是难免的;

二是开导儿子有困难要及时向父母倾诉;

三是告诉儿子在失意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平衡;

四是鼓励儿子要像克利斯多夫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打击。

19.《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 傅聪 傅敏 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20..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学问 第一,  艺术 第一, 真理  第一。

21.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只重视对子女的  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  修养方面的教育,同样时刻关注着他们的  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  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22.  杰维茨基  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为了感谢他对傅聪的教导和帮助,傅雷曾托斯曼齐安卡小姐带上一幅现代画家旧作表示感激。

23.曹操说:“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傅雷说:“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他们的话各自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想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自己同别人的关系?

1)曹操:极端利己的野心家的、小人的人生境界。

傅雷:完全利他的充满牺牲精神的君子的、圣人的人生境界。

2A.严以律己,宽以待人。B.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C.不给或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

24.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  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25.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  《人间词话》 

2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  克制  ,以  前途   为重,以  健康   为重。

27.年轻人往往  高估  自己。

28.傅雷在一封家书写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饱含哲理,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有失败;有得意,更有失落。因此要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诸多痛苦。

《傅雷家书》名言摘录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傅,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整理:史小马   审核:刘萍